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研究所博士班考試準備計畫

本計畫之目的,在提供有意參與政研所博士班考試者參考之用,但內容中所提之建議,多亦可運用於公行、中山或國家發展等系所的考試上。另外,內容中有關政治學方法論與研究方法、政治學兩科目的準備建議,也可做為大三、大四學生及碩士生有系統攻讀該科目的參考。

壹、 序曲:選擇目標
基本上,博士班的性質與碩士班並不相同,做為學術研究預備隊伍的博士生,在系所中扮演實際主導研究計畫的執行、帶領讀書會、協助教授研究與教學甚至是獨立授課的角色。因此,博士生的研究專長領域必須能配合系所教授的專長。在此情形下,各系所只會收與其研究走向相符、能增加其戰力者為其博士生。是故在報考博士班考試時,必先瞭解各系所的研究走向(如東吳政研所以思想史與量化研究為其走向),選擇與個人研究志趣相符者報名。至於以往盛行的保護主義,現今雖仍行於部分學校的碩士班,但多數學校的博士班考試已少有此種現象。只要實力夠,縱無淵源亦可考上。

貳、 博士班考試的內容
博士班考試分三部分:筆試、口試、資格審查(碩士成績、碩士論文、研究計畫、著作及學術榮譽、推薦函)。考試或為一階段或為二階段。若分二階段考試,第一階段有只採記筆試成績者,亦有併計筆試與資格審查者。以下對各部分略加說明。

一、 筆試
筆試科目各校不一,然基本上以政治學、政治學方法論與研究方法、政治學專業英文為主。部分學校會將這三科融為二科或一科,即將前二科並為一科,或以英文出題甚至是以英文作答。在英文方面,只能靠平日多看英文書。至於其它二科的準備方法,於後說明之。

二、 資格審查
此是考試中計分最客觀的部分,亦是最容易拉開分數差距的部分。

(一)碩士成績
此部分通常佔總成績的5%。而雖然其是將碩士成績單純地轉換,但因授課教授給分標準寬鬆不一,反容易造成不公平。


(二) 碩士論文
通常佔總成績的5%。雖然部分學校只是單純地將碩士論文成績轉換,但也有學校會視論文內容優劣加權計分,或乾脆由教授組成審查委員會重新評分。而口試時口試教授通常也會就考生的碩士論文與研究計畫綜合提問。因此,一本精彩的碩士論文是相當重要的。

(三)教授推薦函
各系所通常會要求考生提二份推薦函,雖然部分學校於此部分不予計分。但卻是瞭解學生學習態度及潛能的重要依據。是以一份得體極高評價的推薦函,常有畫龍點睛之效。而若以大官或制式八股內容的推薦函,反不能收其效果。

(四) 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的目的在供系所瞭解考生未來所欲研究的主題,以及藉此瞭解考生的研究能力。就博士班考試言,一份好的研究計畫必須具備幾個要件:第一,研究的主題必須能引起審查教授們的興趣,因此,不僅要符合該系所研 究的走向,而且必須是一個確實有研究價值的主題。第二,除非系所另有規定,否則研究計畫的內容至少要符合學位論文大綱的要求。
在資格審查中,研究計畫通常是造成考生間分數差距的關鍵。而且,在口試時,研究計畫也嘗試口試教授提問的重點。因此,花些心思寫一份傑出亮眼的研究計畫,是十分重要的。

(五)著作及學術榮譽
所謂的著作,指學術書籍、期刊論文與研討會論文,不過多數學校不將研討會論文計分,而只是做為口試時參考的依據。在期刊論文中,又常依該期刊論文是否為TSSCI的期刊與是否有完善的審稿制度(至少要經兩位教授審查,且內稿外審、外稿內審),而有不同的加權計分。
學術榮譽乃指各類的學術獎項,如台灣政治學會的年度碩士學位論文獎、東海政治系系友獎學金。
就國內一般情況言,碩士鮮有能發表學術著作者。因此,欲報考博士班考試者若有著作,就能拉開與其他考生在資格審查方面的分數差距。而且,豐富的著作顯示研究能力獲得普遍的肯定,也必然能讓口試委員?眼有加。

三、口試
目前口試制度不一,嚴謹者如政大政研所,由五位教授各自分開口試,每位教授有二十五分鐘的時間與每個考生就不同領域的議題深入討論。但多數系所因採一階段考試,考生人數較多,故採由全體口試委員聯合口試的方式,口試時間也較短(通常是十到二十分鐘)。
口試提問的問題,主要是碩士論文及研究計畫的主題、口試教授個人學術專長所涉及的議題,以及時事議題。由於口試的時間並不長,回答問題時務必精簡扼要,對於根本不瞭解的問題,絕不能胡亂回答。

參、 如何準備學科考試
準備學科考試時,雖然有針對各系所可能出題教授的個人專長與著作加以準備的必要,但最根本的方法,仍是博覽群書。不過,書海無涯,要博覽群書談何容易!職是,仍要針對學科領域所觸及的主題及理論加以有系統準備的必要。

一、 政治學
在準備政治學時,應先由基本的教科書開始閱讀。這些基本的教科書,包括鄒文海、薩孟武、呂亞力、華力進、陳義彥、任德厚等教授寫的政治學教科書,至於市面上常見的翻譯的政治學教科書,亦全都要看,但最好是看他們的原文書。
看基本教科書的目的,在對政治學各主題有全面但概略的認識。而由於各作者所著重研究途徑的不同,這些教科書在內容上亦有不同。因此,在閱讀時不宜只念一、兩本,而應全面地閱讀。
在看完基礎教科書後,亦應對各子題作深入的閱讀。此時應以主題為中心,閱讀相關的書籍與論文。在市面上與圖書館中可找到的與各主題有關的書籍,少則二、三十本,多則十餘本,雖非一定要全數看完,但只要是經典或大師的著作,就一定要看。關於這些書籍的基本清單,請另參考個人開列的建議閱讀書單。

二、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的差別,在於前者研究的是研究途徑,所以事實上是理論的研究,後者探討的是研究時使用的技術(如問卷調查、訪談、文獻分析……)。因此,準備研究方法是很容易的,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研究方法的書,選擇一、兩本自修即可。相對地,一本好的方法論的教科書,必須能對各種研究途徑及其理論有清晰簡明的介紹,寫起來殊不容易。加上國內政治學界有嚴重的量化分析掛帥現象,對於方法論向來輕忽,所以目前市面上關於方法論的教科書(含翻譯書)極少。在此情形下,建議以David March 與 Gerry Stoker寫的 Theory and Method in Political Science為本,做為準備方法論的教科書。這本書的第一版有中譯本,由陳菁雯等人翻譯,韋伯出版社出版。不過,因譯者功力有別,書中各章翻譯品質差距極大。若有可能,仍以直接看原文書為宜。
然而,March 與Stoker為英國學者,對於美國學界的理論介紹難免失之粗糙,加上這本書只能說是概論,只是對各研究途徑作點到為只的介紹,是以本書為地圖指引,而進一步閱讀其它書籍論文。

沒有留言: